<b id="43186"><legend id="43186"></legend></b>
<thead id="43186"></thead>

    新學期“讀史讀經典”精讀書目系列講座舉辦

    圍繞“讀史讀經典”項目發(fā)布的二十本精讀史學書目,中國人民大學自3月份起開展本學期精讀書目導讀講座,分別就《鄉(xiāng)土中國》《資治通鑒》《美國與中國》《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羅馬史》《舊制度與大革命》等史學名著開展了六場講座,幫助同學們品悟歷史、研讀經典。“讀史讀經典”項目作為本科人才培養(yǎng)路線圖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擔負著培養(yǎng)具有文化底蘊的“厚重”之才的重要使命。

    第一場:《鄉(xiāng)土中國》(3月9日 歷史學院夏明方教授)

    133708170382483959

    夏明方教授以閱讀《鄉(xiāng)土中國》為例,向同學們介紹了王國維治學的“三境界”和與之對應的讀書方法。從回望歷史的角度了解鄉(xiāng)土中國,到順應思路了解費孝通的思想,再將本書置于特定歷史背景,展開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從“嘗新——咀嚼——消化(吸收和排解)”三個階段,幫助同學們理解吸收批判這本書。

    隨后夏明方教授圍繞書中運用的兩種討論方式:動靜結合與中西對比,對該書的內容、意義、價值等幾個方面進行詳細的講解。他以鄉(xiāng)土社會、象征體系、差序格局、社會變遷等為例,具體講解了費孝通筆下的東西方差異,并著重介紹了費先生對血緣與地緣的關系的解釋。

    夏明方教授認為,費孝通始終從真心關心農民發(fā)展的角度去進行調查研究,并嘗試著尋找改造鄉(xiāng)土中國的道路。即便在建國之后有過一段痛苦的經歷,但始終沒有放棄對學術的追尋和對人民的關懷——這正是學術研究者的最為寶貴之處。

    第二場:《資治通鑒》(3月11日 歷史學院劉后濱教授)

    336817047151259452

    劉后濱教授首先從歷史背景、成長經歷、性格特點、人文素養(yǎng)、“帝王師”情懷等角度介紹了《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為同學們描繪出一個立體豐滿的史學家形象。

    隨后劉后濱教授從史料收集、史實考證、遣詞造句、政治文化幾個方面展開分析,強調了《資治通鑒》的不可替代性。劉后濱教授重點講述了《資治通鑒》文本中呈現的幾種特殊形態(tài):“臣光曰”的直接提示、“考異”中的直接否定、在敘事中插入明確的告誡。這些特殊的文本形態(tài)呈現出了一個“著急”的、憂國憂民的司馬光。

    第三場:《美國與中國》(316 國際關系學院李慶四教授)

    450797731890145976

    李慶四教授首先介紹了作者費正清的個人成長和學術經歷,并對費正清的學術研究做了高度評價?!睹绹c中國》一書是費正清在中國廣泛走訪后完成的,包含著他對中國的自然風貌、人文傳統(tǒng)、社會現狀的深刻認識。費正清創(chuàng)作這本書的目的是讓美國民眾更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已經發(fā)生和正在發(fā)生的變化,了解美國的對華政策出了什么問題,同時吸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成分,豐富和發(fā)展西方文化。

    隨后李慶四教授從舊秩序與舊傳統(tǒng)、近代中國革命進程、美國早期對華政策和新時期的中國等方面解讀本書。李慶四教授特意對著名的“沖擊——反應”模式進行了探討,認為該模式是對中國文明包容性的消極性解讀,提醒同學們應當注意中國過去10到20年的變化與該模式的相似之處。

     第四場:《中國歷代政治得失》(323 歷史學院包偉民教授)

    728217512681448844

    包偉民教授主要從基本立場、結構、正誤以及補充四方面為同學們解讀了本書,并重點分析了本書的邏輯與矛盾所在。

    包偉民教授認為錢穆的通覽之長是現代大多數學者所缺乏的,并以錢穆在書中對漢代九卿與經濟制度的闡述為例,指出錢穆對秦漢制度沿革的熟稔以及對歷史流暢簡要的敘述是十分難得的。另一方面,錢穆又有細節(jié)之誤。包偉民教授以書中對唐代文書、籍帳與經濟等制度的闡述為例,指出錢穆在一些細節(jié)問題上或在解釋時稍嫌簡單化,或與歷史事實不符。但包偉民教授也認為,任何史書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字字珠璣,本書也是如此。也許,將這本書當作開始認識、理解我國傳統(tǒng)政治制度的入門之作,更為恰當。

     第五場:《羅馬史》(3月25日 北京師范大學郭小凌教授)

    705680839790220767

    郭小凌教授指出,要了解一部著作,首先要了解其作者及背景。郭小凌教授首先介紹了《羅馬史》作者蒙森的生平。他指出,蒙森對古羅馬史的熟悉為他提供了許多獨特的見解,這些見解體現在了他的著作《羅馬史》中。

    郭小凌教授認為,蒙森的《羅馬史》能夠在眾多編撰羅馬史的著作中脫穎而出,主要有以下原因:1、史料多樣與詳實,運用大量的一手資料。2、政治史、經濟史和思想文化史的綜合。3、字里行間洋溢著智慧,讓讀者了解歷史并為讀者灌輸智慧。4、優(yōu)雅的文字呈現,給人身臨其境之感。這也是《羅馬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緣由。

    同時郭小凌教授指出,《羅馬史》創(chuàng)作仍處于傳統(tǒng)史學向專業(yè)史學的過渡階段,仍是傳統(tǒng)的敘述史;《羅馬史》中文學和歷史并沒有明確區(qū)別開來,文學色彩過于濃厚,修辭渲染常常勝過歷史實證。這兩方面都影響了本書部分敘述的可信度。

    第六場:《舊制度與大革命》(3月25日 國際關系學院周淑真教授)

    492960311103068206

    周淑真教授首先從大革命的起源、對革命的糾結、對民主道路的反思、自由與民主的政治情懷、民族性格決定革命特點、革命之后的未完結之篇六個層面講解了《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所包含的歷史箴言。周淑真教授認為《舊制度與大革命》對當代中國帶來了重要啟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她說道:“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雖然講述和研究的是法國的歷史,但是,書中分析的社會政治規(guī)律放在今天中國的背景下仍有其理論及現實的意義。”

    同時周淑真教授也建議同學們延伸閱讀托克維爾的其他著作,如《論美國的民主》上下冊、《托克維爾回憶錄》,這對于擴展視野、涵養(yǎng)文化、增長知識都是很有意義的。

    本文關鍵字:史學 讀史讀經典 講座

















    中日韩亚洲免费视频,2014AV天堂无码一区,日本一本草久国产欧美日韩,欧美-级在线α片
    <b id="43186"><legend id="43186"></legend></b>
    <thead id="43186"></thead>